「凡甘」這兩個字,你聯想到的是什麼?我想到的是平凡、甘甜。認識徐凡甘這年輕人,聽他聊著在台南市新山國小偏遠學校的導師工作,我打從心裡佩服他,頂著高學歷、名校畢業的光環(今年從台灣大學畢業),卻跳脫一般社會世俗的期待,投身「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首批培訓下鄉的老師。凡甘說:走入社會,不是想要,是看見需要!
凡甘也是我們的夢田公益天使,驅動他不斷自省、一路向前的力量,是那經歷過生命衰敗,深刻體會到破繭重生的使命,他踏上一條常人不會選擇的路,所幸這條路上,有志同道合、願意齊心為台灣付出、讓社會更好的知己好友。他投身公益,體會到富有不是擁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
這天一大早我們從桃園高鐵站接到凡甘,他向任職小學請假到汐止樟樹國小分享他的逆境生命故事。凡甘一出現就跟大家說,「你們讓我惦記起遠在台南新山國小的8個孩子,不知他們會不會因為導師今天不在學校,就調皮起來,和你們一樣都是五年級…。」樟樹國小學生們一聽到那邊五年級只有8個人,都異口同聲說太少人了吧!偏遠學校學生少,教育資源相對也少,教師的流動率較高,凡甘心想他一定能為偏鄉孩子做些甚麼。
凡甘在國中時因為生病後的細菌感染,未及時發現處置,當身體發出抗議時,已難以挽救,他被醫生宣告得終生洗腎,那時他正面臨國中基測,身心壓力也極大,爸爸到醫院看他的路上,出了車禍導致腳骨斷裂,家中的經濟重擔落在媽媽一人肩上。
好幾度,負面悲觀的念頭牽引著凡甘,有天,他站在病房窗邊,絕望的看著遠方天空,他還有什麼?他哪兒也去不了?夢想、人生目標,全都離他好遠好遠!
「我曾想在醫院的窗邊結束這痛苦的生命,不了解為什麼樂觀努力,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無情的打擊?無數次,一想到未來,沮喪和恐懼彷彿把我從懸崖推向無盡深淵,我摔得粉身碎骨,好希望這是一場永遠不會清醒的夢。」
凡甘不想牽累家人,想奪窗而出、一躍而下。那時,心底有個聲音要他回頭,他看見媽媽因照顧一家大小,太累趴睡在病床邊,他心想,自己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媽媽為了他,再苦也堅持不放棄,再累都堅持熬下去,他若輕生,留下來活著的人,要承擔的痛苦、遺憾和不捨,又要如何釋懷。
這一刻,凡甘徹底轉念了,他也很感謝他的主治醫生,總是給他鼓勵和信心,告訴他即便一無所有,我們一樣可以有夢想的權利。凡甘體認到真正阻止他前進的,不是絕望,而是放棄。他努力苦讀考上建國中學、繼而再上台灣大學,原想唸醫科當個懸壺濟世的醫師,後來念了農業經濟學系。
在校園裡,凡甘除了忙於打工貼補家用外,也投身與公益、社企相關的活動,因為不斷受到旁人鼓勵和照顧,他立志一定要為這社會做些甚麼。我們都會期待自己的工作是很理想、很接近夢想的,但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放下對物質的慾望、對金錢權力的期待。凡甘用他「凡事心甘情願去做,終將苦盡甘來」的初衷,從偏遠學校的老師做起。這樣的事,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要每個人都做一點點,積沙成塔,累積成善的無限循環。
感謝樟樹國小師生們給夢田公益天使凡甘這難得的分享機會,也祝福樟樹國小的孩子們,能夠認真學習、懂得感恩、樂於分享。
徐凡甘在樟樹國小分享的活動圖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