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連續問了好幾個烏干達當地朋友,難道你們都沒有自己的部落童話故事或是傳說之類的故事書?他們一致性的搖頭,我受到巨大的衝擊、非常驚訝!」這對從小就喜歡埋首閱讀、對世界充滿好奇的24歲女孩王怡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這個發現,讓怡珺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問題。
「沒有屬於自己族群的童書,這是很大的問題吧!」已在當地做國際志工一年的怡珺指出烏干達多年來有許多不同的國際組織進駐,協助改善該國經濟、教育和衛生各方面需求,當地有學校也不缺童書,但都是千篇一律的歐美童話如白雪公主、睡美人等。這和她小時候讀封神榜、三國演義,也讀格林童話及白雪公主等外國童書,很不一樣,她認為不管在哪裡,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本國童書吧!
於是怡珺在地球另一端非洲東部的烏干達,透過網路在台灣發起「非洲課綱微調-烏干達童書改造計畫」,矢志要為當地孩子找回自己的族語傳說,讓部落耆老有機會口述他們孩童時期的山岳叢林動物童話,也讓當地有能力的童書作家可發揮專長,有就業、有收入、有值得耕耘和期待的未來。目標是在當地開一家提供就業的童書出版社,把出版的童書,送至首都以外,最偏遠的深山和部落,讓烏干達的童話繪本,有部落青年去說故事,並得以代代傳承。
怡珺在台灣透過群眾募資,讓夢想得以實現,而我們夢田教育基金會支持怡珺這股「做,就對了!」的逐夢勇氣和行動力,更支持像怡珺這樣的青年朋友,能以自身所學和專業,投入對社會有益、對大眾有利的社會企業,不管是在台灣還是世界哪個角落。
今年暑假,夢田基金會利用怡珺短暫回台灣的機會,安排她到桃園市平鎮區的忠貞國小新移民學習中心,將她在烏干達的國際志工經驗,和中心的志工交流分享。來參加活動的志工,有些也是來到台灣多年,為家人孩子努力打拼,並到學校擔任志工,陪孩子成長、也讓自己有更多學習的機會。怡珺看到這些志工們,感到很親切,說起自己媽媽也是在她小時就到學校做志工,一直到她都畢業了,她媽媽對志工服務,仍然樂此不疲。怡珺對中心的志工們更感到由衷佩服。
有志工媽媽問怡珺,妳當初要去這麼遠的地方做兩年志工,父母親有反對嗎?有人問,妳剛說在那邊租屋處門前,拿著手機和家人通話時,竟被當地壞人搶劫,一刀就從額頭砍下去,鮮血直流妳都不怕嗎?不想趕快回台灣嗎?家人不擔心嗎?妳在那邊會想家嗎?讓妳最難熬及挫折是什麼?
怡珺笑著說,父母很開明,支持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怡珺當場撩起額頭上的瀏海露出那道縫過的傷疤,她笑笑的說,這是烏干達給她的紀念品。在那邊,生活不如台灣便利,食物沒有臺灣好吃,但每天她都過得很充實,每天固定會停電,沒有熱水澡,她有了很多和自己獨處的時間,去面對和細細聆聽自己的內心。她有時想,為何這世界會如此不公平,只因為她出生在台灣,天生就享有比烏干達的孩童,更多的權利,可以上學、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在烏干達,因失業率居高不下,年輕人就算讀到了大學畢業,也沒就業機會,只因出生在烏干達,就硬生生的被剝奪了許多怡珺原本以為生而為人,理所當然就會有的權利。
怡珺覺得自己和當地人的認識相處,彼此生命經驗的交流,這樣互相影響的關係,其實「合作」大於「協助」,因為徹底融入當地的生活後,她更進一步去思考自己未來的目標。因為現場也有志工媽媽想讓孩子去參加國際志工,怡珺笑著說,千萬別以為做志工,就可以改變世界喔!志工可以是短期、也可以是長期的,要了解自己出國服務的目的,因為到了現場,妳會發現很多事情和想像中並不一樣,也許我們自以為的去輸入各類資源,但當地真正的需求卻非我們所想像的。
在雙方合作的過程中,如何在當地留下能夠永久扎根、永續經營的善循環模式,才是志願服務最大的價值。
謝謝怡珺帶來這麼平實而動人的經驗分享,謝謝忠貞國小林校長和夢田共同促成了此次難得的交流。
王怡珺在忠貞國小分享的活動圖檔:
